一、Jacky Wong—跨界時尚藝術生活美學ip3TC/3omethingchic主理人
EST:您覺得家居服外穿的穿搭有沒有什么不方便之處?應該如何改進?
Jacky:尋常的出行服主要服務兩個目的,一是功能性的目的:防曬、散熱、保暖等,二是造型性目的,這個不必多說。如何結合外出服一二兩點,就是家居服作為外出服的關鍵點,可能照顧的側重點都有不同,但傳統水果或貓狗圖案的就盡量不要了。在設計上來說,還是不能脫離家居服原本的舒適。我們的品牌就曾推出的可外穿居家服(也理解為可在家里穿的舒適服裝)就是以針織為主,有彈性、不拘束。
EST:家居服在未來應該如何發展才能更好適應時代的需求?您有什么建議嗎?
Jacky:首先,決勝關鍵在于適合的時尚調性,時尚兩個字是必勝永恒的關鍵。不好看,怎么做都會對產品認可性大打折扣。其次就是個性和時代,簡單、舒適,具有貼近時代個性元素的產品才有當下互聯網社會的意義,我們的品牌“3TC 時尚生活”的理念也是如此,家居服亦然。
二、尚曉鳴—邁迪品牌咨詢/高級合伙人
EST:您覺得外穿類型的家居服是否已經發展成一個設計類別,而非是僅僅將家居服外穿。
尚曉鳴:是的,首先家居服的功能需求被重新定義了,在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,消費者常識上理解的家居服等同于睡衣,所以在親膚性上要求更高。而如今中國消費者的居家環境發生變化,消費者以“家”為原點的社區出行需求多了,比如扔垃圾、取快遞、遛狗等。所以功能需求決定了這個品類的改變。
其次是情感層面上的,過去消費者在穿著上的群體意識比較強烈,而現在中國消費者開始愿意表達自我,特別是年輕群體。服裝是個很好的載體,而家居服作為一個消費者認為*輕松自在的場景,對在款式設計上的寬容度就更大了。
EST:您覺得家居服外穿品類在設計上有哪些切入點?
尚曉鳴:我個人覺得如果家居服這個品類保持充足生命力的話,核心詞依然是“家”,但又不僅僅是家,因為這個家的概念依然還在延伸。如果過去有家族,那現在可能會放大為“社群”。家的內涵多元性在增強,所以對于服裝設計師來看,如何把握消費者以“家”為圓心,對家居服功能和情感需求上的支持,將會成為*大競爭力。
三、邵鏈接—全球輕奢兒童品牌買手店Nalu Kids主理人
EST:請問您在日常生活中會選擇家居服外穿等穿搭方式嗎?您對這類穿搭有何心得?
邵鏈接:會的,外穿家居服已經是一個趨勢了,很多明星或者時尚達人在造型上早已經做了家居服外穿。現在很多歐洲品牌的家居服從設計理念上,就是可以搭配不同衣褲外穿的。但它們還是以穿著舒適為主,棉質和絲綢是主要質地,顏色搭配和拼接上比較鮮明,撞色設計有時候讓人感覺不到它是一件家居服。比如荷蘭SNURK的居家服會用一些天馬行空的圖案,讓整個服裝都亮起來。
EST:您可否預測一下外穿類家居服在未來的發展趨勢?
邵鏈接:我認為兼具多功能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。我代理的manito的絲綢睡衣的上衣就可以和褲子或者裙子做日常上班的穿搭,荷蘭的SNURK的睡衣因為特殊的3D印花技術,一整套穿上身上街讓人覺得很隨意又好看。實用并且好看,就絕不會被時代淘汰。除了這一點,現在有機材質也是現在更多人關注并追求的,環保人人有責。
【本文標簽】
【責任編輯】